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船配业迎跨越式发展机遇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7-26 13:32:00 中国船舶报

导读:国家近日出台《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做大做强我国船舶配套业......

  国家近日出台《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做大做强我国船舶配套业,实现我国船配业发展的自主可控。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对此表示,实现《计划》目标存在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如果我们能充分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我国船配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船舶配套具有种类庞杂、涉及面广、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征,是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推进船舶配套自主化,对完善我国船舶工业体系,真正发挥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船舶配套自主化率有利于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包张静强调,当前,我国船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例如在主机领域,我国在自主品牌低速机方面仍然处于空白,中高速机虽然已研发出自主品牌产品,但产品体系尚不完善,还难以与国外先进产品匹敌;其次,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例如在辅机领域,我国支柱性龙头企业不多,最大的辅机企业年产值只有十几亿元,大多数企业年产值仅为几亿元甚至更低;再次,关重件配套体系不完善,以低速机为例,虽然目前我国已实现部分关重件的自主化研发和生产,但多数配件需要进口;最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在部分船配产品制造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售后服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不小。《计划》针对我国船配业的这些瓶颈问题,提出了提高船舶配套自主化率的发展目标,并设计出提升发展水平的具体路径。

  “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船用设备系统集成供应商;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达到80%。”包张静在描绘机遇的同时,也向我国船配业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他认为,目前,我国船配业现状与《计划》提出的目标还存在明显差距,为切实推动《计划》落地,我国船配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不断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我国船配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完善配套产品体系;三是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能力,提高关键设备和材料研制水平;四是提升智能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包张静认为,面对《计划》,我国船配企业应积极响应,从其提出的五大工程入手,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具体可从4个方面抢抓机遇。首先,抓住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通过高层次的国际资本运作加快补足产业短板。企业可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统筹国际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资源,打造全球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其次,关注新一代信息革命带来的相关产业机遇。当前,“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给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船配企业一是可在部分环节尝试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二是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对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等的反应速度;三是和造船企业共同推进智能船舶等高端产品发展,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再次,抓住相关政策红利,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相关企业应一方面充分利用“计划”中加大船用设备研发支持力度以及相关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带来的利好;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船用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推动首台套重大关键系统和设备的装船和产业化。此外,我国船配企业应抓住当前绿色发展主题,促进产品向绿色节能方向升级。例如,加强对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及压载水处理系统等研制和市场开发,可以说,在船舶设备市场,谁把握了绿色细分市场,谁就掌握了未来。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