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考试| 贸易培训| 贸易论文| 贸易法规

收藏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http://www.jctrans.com/ 2016-09-01

导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贸易额与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战前,而且增长速度还快于工业生产的增长,本文试图在宏观角度,多方面分析战后贸易发展的历程,其中主要以跨国公司为例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其次结合金融法、国际结算相关知识分析当前的战后国家贸易发展模式,这对我们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制定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贸易额与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战前,而且增长速度还快于工业生产的增长,本文试图在宏观角度,多方面分析战后贸易发展的历程,其中主要以跨国公司为例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其次结合金融法、国际结算相关知识分析当前的战后国家贸易发展模式,这对我们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制定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目前国际贸易的流向是:劳动力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应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去(西欧、北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等)则应集中生产谷物、牛羊累畜产品等徒弟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去。资本相对丰富、技术相对领先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则应集中生产像机器设备、钢铁、汽车、计算机等需要大量资本及先进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相对缺乏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如发展中国家)去。然而,国际贸易地位争前后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那么变化是怎么样的呢?
  在战前,国际贸易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一般是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如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2.2%,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只有0.7%,而在战后1948-1976年,世界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6.6%,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量却增长为7.7%,之后更是一直超越工业生产增长额,参考张锡嘏《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当前的变化》一文,总结原因可从如下五点展开: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产决定流通,国际贸易的规模取决于生产发展的规模,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大都经历了恢复、调整时期。战后初期,许多国家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以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出口的大量增长,如在矿物燃料的出口中石油的出口从1950年的1.31亿吨增至1979年的15.5亿吨,但随着战后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过程中,加上交通运输业、工业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此时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和出口,从而扩大了世界商品市场的容量。
  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为垄断资本所利用,使世界内的专业化协作、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三、跨国公司的崛起加快了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或附属机构以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现代企业组织,它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经过恢复都已相继进入了告诉发展时期,以美欧为主体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迅猛发展起来。它们在经营规模、组织体系、经营方式等方面,都显示出与过去跨国企业不同的特点,成为世界经济中一股强大的势力。战后跨国公司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由地区经营战略过渡到全球经营战略。第二,所有权形式趋向多样化,非股权为参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采用。第三,由单一经营结构向混合多种经营结构方向发展。第四,在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与分权经营相结合的体制。
  由于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投资的载体是跨国公司,因而许多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就是直接投资的理论。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点:它们都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它们是国际化的垄断实体。它们是全球垄断企业,其目标是垄断世界。它们实行全球战略,有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跨国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为实现最大限度利润,要求公司把商品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让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利用,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未来发展着眼,进行全面安排。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从而形成整体。接下来,运用SWOT工具对跨国公司的现行状况进行分析:
  Strengths:目前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理论,主要有国际产业分工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区位理论、交易费用和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防止侵占权益理论、贸易导向投资理论、雁行发展理论。本文主要采用区位理论,区位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包括:廉价的投资。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是为了获得母国稀缺的资源,或是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为了以低廉的价格来获得生产中的要素投入。市场。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也就往往是到销售国(即市场附近的区域)生产制造产品,这在经营上自然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它可以更及时地掌握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生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稳定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避开贸易壁垒。东道主的贸易政策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额等)往往对跨国公司的出口限制很强,但这些贸易政策对直接投资不起太大作用。经营的社会环境。有些国家社会安定,政府的税率较低,甚至为跨国公司提供某些优惠,等等,这些对直接投资往往是有吸引力的。

  19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延伸及其全球研发战略的实施,外资研发已构成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重要来源及中国研发活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趋势,就是倾向于在同一区域集中,形成空间聚集和产业研发枢纽型区域。据统计,截至2007年,在1223家的外资研发机构中,东部沿海为1169家,所占的比重高达96%。中西部地区54家,所占的比重分别仅为1.6%和3.4%。这种国际投资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研发投资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溢出知识、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共享资源。作为其研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行为近年来为母公司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功能日益加强。出于这种战略考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越来越倾向于布局在与其他竞争者聚集在同一或相邻空间内。
  有文献对所选7个解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以上7个解释变量进行整合,找出主要的区位决定因素。在分析过程中提取了3个主因素,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9.6%,可将以上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7个解释变量重新分为两大组别、三类变量,即需求因素组别:主因素1(FDI流向、政府政策)与主因素3(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程度)和供给因素)组别:主因素2(人才资源与研发配套)。
  Weakness: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来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控制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跨国公司常常凭借其经济实力与垄断优势,对东道主的进出口数量和贸易放心横加干涉,影响了当地的市场结构和国际收支变化;在垄断了某些产品和市场后,譬如现行的美国APPLE公司对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往往操纵了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不仅损害了别国的经济利益,而且造成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母国的利益,把一些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和技术转移到发展中的东道国,导致这些国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提到跨国公司,不得不说到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所谓国际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的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经行商品与劳务交换时所执行的内部贸易价格,即跨国公司在综合分析评估交易双方所在国的外汇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水平等因素后确定的价格,它往往会通过该项等其他措施避税,从而极大减少了所在国的税收。此外,跨国公司垄断资本争夺国际市场的矛盾和斗争,也从另一方面造成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造就关税壁垒,严重地妨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
  尽管根据日本经济学家赤松的“雁行发展理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与技术的落后,不得不把某些产品的市场向发达国家开放、等到这种产品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为本国生产这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即这时国内已初步掌握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然而事实是在东道主国不断投资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却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应有的收益,没有完全兑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承诺,对东道主企业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跨国公司利用已取得的优势对本土企业实行挤压,对该行业垄断和限制竞争,较容易形成产业经济学中所提到的“卡特尔”,即以限制竞争、控制市场、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同一产业内部独立企业间的一种协调行为,即其他本土小型企业迫于压力与跨国企业协调,乃至并购。
  Opportunity:战后,正式在对外投资的急剧增长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跨国公司才获得了巨大发展,反过来,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目前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促进其大进步;跨国公司利用其规模优势,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稳定该国家经济,更容易收到东道主国家政府的支持。而其发展又能够避开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国际间的流动和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即便面临贸易保护主义,跨国公司仍可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替代国际贸易作用,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Threats:跨国公司在管理层的决策下,可能出现战略失误,自身经营要一直面临一定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同时对于已在市场的竞争者,亦存在份额被占的影响,即便跨国公司自身资产规模大,实力雄厚,对市场掌控力较大,并不意味着经营就万无一失,譬如曾经叱咤风云照相机业的美国柯达公司在对于沉没成本的追求中就被不断创新的索尼公司淘汰,这些风险较小,我把它称为内生因素;那么,与之相对的外生因素,由公司以外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税务风险。
  这些风险来源于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在为进出口商办理汇款、托收和信用证项下的结算业务时,对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与结算相关的短期和长期的融资便利。它以该项贸易活动的现金流量作为进口商或出口商履约的资金来源,以结算中的商业单据或金融单据等权利凭证作为进口商或出口商履约的一项保证;其基本方式包括出口项下的打包放款、押汇、票据贴现,进口项下的押汇、信托收据、提货担保等。根据国际结算的知识,在跨国公司频繁进行贸易时,我们通常会用到FOB、CIF、CFR等概念。以FOB为例,即FREE ON BOARD,又称离岸价,跨国公司作为进口商,常常要承担在运输途中面临的货物损失风险。
  根据《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一文,跨国公司融资渠道主要有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母国的资金、来自东道主的资金、来自国际间的资金;前两种为内源性融资,母公司需要考虑是以贷款形式对国外子公司提供资金还是通过股本注入,这些都难免会受到东道主国家汇率、政治风险的影响。后两种无非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或向银行举债,这些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利率变动、税务政策等的威胁。
  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南南合作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为反对不公平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建立的经济合作关系,目的是抵制贸易逆差,防止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

  五、建立世界经济特区,加速国际贸易发展进程
  经济特区是在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经济特区为战后的劳务与商品交换提供了又一新的渠道与途径,我国1979年在邓小平推行的“出口特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投资,短时间内使中国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④产品以外销为主;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通过上述对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得出,对外积极开放,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中国内在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不仅要引进更多的FDI(外商直接投资),让资本市场多元化,与外对接,更要让国内的企业走出国内,与境内外的商业银行积极合作,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目前中国仍然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偏重,需要引进国外技术与高新人才,先为某些产品的市场提供基本的市场条件与技术条件,等到国内产品的生产技术基本成熟再将资源与劳动力的优势转换为本国生产。
  再将目前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维持一定的贸易顺差,也需要看到周边地区合作的机会所在,尤其是目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抓住这个为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产品的机会,发展外贸经济。固然,扶持国内跨国公司的发展重要,与世界接轨积极合作交易重要,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国内市场自身巨大的潜力。加强自助创新,政府有效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查看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线客服

贸易网评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 我国...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2018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特别是在出口方面,从7月至10月,中国对... [详细]

财经评论 深度观察

评论:我们应该怎样对民营...
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之后,一大波利好民企的政策在路上。央行承诺拓宽民企融资途径,银保监会设定新目标,在新增贷款中大... [详细]